《龍紋身的女孩》這個詞第一次聽到時,是有人說他看了這部小說後,覺得很好看,並問我有沒有看過?
我回答,沒有。
心裡想說,這到底會不會好看?書名取的奇怪極了,而且後來查了一下,作者寫完這個系列後就身亡了。
不會是因為他身亡後,整個小說大翻身的被抄作吧?我猜~
之後就把這本書放在心底,以後有機會再說好了。
(作者:史迪格・拉森)
後來電影出來之後,我也沒什麼感覺。
有一次偶然在遊覽車上看到這部電影,當時應該是第二或第三集。
畫面裡的大叔跟龐克女孩,一直打擾我睡覺...
我也不想就從第二或第三集開始看,很龜毛的原則...
(瑞典版)
結果有一天,《龍紋身的女孩》電影''又''上映了,美版跟瑞典版把我搞混了。
以前不是上映過了嗎?怎麼還再播?應該是續集之類的吧?
查了之後,原來有瑞典版之己經拍完了,後來被好萊塢重拍。
一看之下,發現海報做的很棒,了解一下便想知道這個女孩是誰。
文中說道,這個女孩之前是演《社群網站》裡面的一個角色,跟現在的龍紋身差很多…
看完便在心中打了個底:
如果我要看《龍紋身的女孩》電影就要先看小說跟《社群網站》!
(海報很棒!)
大概是自從《那些年》開始吧,那時候就有個莫名其妙的念頭打入我的心中:
如果是小說改編的電影,就一定要從小說開始看,不然就不要看電影…(碎念)
看完《社群網站》才發現其實魯妮・瑪拉(Rooney Mara)也沒什麼戲份啊~~~
約莫過了很久,有一天我弟心血來潮的找我去租書店。
其實我也沒什麼想要租的,但願有九把刀的書讓我啃,或是看有沒有《龍紋身的女孩》來看看。
剛好書架上有《龍紋身的女孩》,便租了下去。
一開始看到書封前面的推薦,真的會質疑,就像以前看的暢銷小說一樣:推薦人說得比小說還精采!!
在看前面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覺得,作著寫的東西太細微了,有時候連不必要的東西也寫出來。
像一些蘋果的產品也是,可能那個時候真的沒這麼紅,所以他才像銷售員一樣的介紹產品,連規格都寫出來...
有時候真的想跳過那些太細節的東西,但又不想錯過作者的每個文字。感覺這樣好不尊重他的靈魂。
下面開始有雷!!慎入!!(強烈建議看完電影再來喔~不然沒FU,真的!)
說真的,書本的前面真的很無聊,可能是在鋪梗吧。光是兩大角色見面就花了半本書才會面。
人物一開始也很多,讓人快記不起來誰是誰,尤其是亨利家族的人...
有些地方把角色刻畫的很棒,但無關劇情,還是多多少少會打個哈欠。
所以我當初再看小說的時候,覺得改成電影應該很剛好,就是因為書中說的太細,
而電影一個畫面,就可以解決好幾行文字。
就時間的長度來說,這本小說的量很適合拍成電影~
再來,我並不知道這是個什麼類型的小說,所以在看的時候很沒有方向。
在瞭解到它是一本懸疑推理的小說後,發覺我開始不排斥它!!
看完電影後才驚覺,它明明就算是推理類,但我把它當劇情類來看(大驚!!)!
也因為導演拍出來地方不重在推理,所以很劇情~
還好他書名取的好,如果是取''小島密室殺人事件''之類的書名,我一定倒彈!!
(現在有種死人個性:不想看推理類,覺得主角說什麼就是什麼,
雖然有證據可以證明,但有些線索還是太刻意了...)
既然說到這個,那這本書也是有讓我覺得刻意的地方:
1.就這麼剛好那時候拍照的人剛好拍到海莉?
2.就這麼剛好找了幾十年的人,沒一個人才可以找出來?
3.就這麼剛好女兒來找主角就發現他的線索是從聖經來的?
就這麼剛好....怎麼一直說缺點...明明是來討好這部電影的 XD
海莉沒什麼戲份但很驚人~
重新整理一下心情,鄭重的宣布:
電影就是這麼剛好,不然你是想怎樣!!
來說說電影~
電影一開始的畫面就有很棒的概念,是把一些書中元素融合再開頭,沒看過的人會不太在意那些畫面。
像是一些黃蜂的畫面、鴿子被火燒之類的意像,都是在裡面有提到的。
我很怕小說改的電影會一直跳著把事情交代過去。(導演:我可以跳著拍嗎?)
雖然這是一定要做,因為小說的內容總是說的很多,但還是不要連跳。(像《哈利波特》跟《挪威森林》)
這樣看完小說的人一定會很痛苦,尤其剛看完小說的人馬上去看,真的會邊看邊罵~~~~~
小說改的大多有幾條路可走:
1.拍的忠於原著,但你電影可能會爛!除非拍續集交待完~
2.留著小說的精神,大改橋段!但你會被小說讀者罵翻!
3.東拍一點,西拍一點。這個也要、那個也要、這個也刪、那個也刪...
這就要看編劇和導演的功力了,如何能把小說精華去蕪存菁,刪掉不太影響劇情的部份,都考驗著他們。
(導演:大衛芬奇)
而這部電影的導演跟編劇沒得罪讀者跟觀眾。(個人認為拉~)
像其中小說關於''西西莉亞和主角的關係''、''莎蘭德和她媽媽的事''、''莎蘭德老闆喜歡她''
、''阿妮坦和海莉的通話''之類的。
被神隱的很好!!
既然被神隱的事就不要再拿出來說!!
像《挪威的森林》那段''主角與玪子的關係''一開始沒說,片尾卻拿出來…
搞的玪子的形象直接掃地啊~~~~~~(一直拿這部片開刀,真是恨太多了XD)
選角方面,只能說導演太棒了!!
光看到女主角就決定一切了!
魯妮・瑪拉(Rooney Mara)一個眼神就讓我決定看這部電影,不管拍的好不好!
她真是為了龐克而生的人,太適合她了,不~應該是說她全完融入莎蘭德這個角色裡!
(造型師真的很厲害!)
(辛苦他們兩個人了!)
看完後,讓人覺得她真的很盡力在這個角色中。
把很多小說中的內心戲表演在他的表情上,又不會太假!
書中莎蘭德不怎麼會搞笑,但她演出來那種冷冷的搞笑並不違和,反而還加分不少!
光是她出場第一個造型就棒透了,可惜的是後來這個髮型就沒再出現過...so sad~~~~
在片中他的口音一開始讓我有點不習慣,後來還是喜歡上這樣的莎蘭德。
然後她後來變回正常人的裝扮時,我就完全平復心情了,就是個正妹。
一想到她之後如果演正常人,我應該不會這麼喜歡她了...(像強尼戴普不演傑克船長一樣的FU)
而007的丹尼爾克雷格(Daniel Craig)整個就是「小偵探」布隆維斯特。
尤其是他們兩個見面那幕,真是太棒了!跟小說驚喜程度一樣,或更高。
莎蘭德傻眼的樣子完全在她身上看到!
他們兩個見面時,布隆維斯特的氣質全完被他展現出來。
跟瑞典版的大叔整個就是不一樣~
(後來發現這個大叔是演《不可能的任務四》的反派!)
還有一些角色,光看第一眼,就知道他大概是誰。
像是亨利完完全全,就是書中我所想像的亨利、個人覺得艾莉卡倒還過的去、
而海莉也真的選的很棒,很小說!
拍攝方面,大衛芬奇真的很棒,尤其是在我們這種在熱帶國家長大的小孩,
看小說中說有多冷多冷,誰知道啊~~
而他真的拍出看了就很冷的感覺。
很多敘事手法也很棒,像是布隆維斯特一邊用螢光筆畫線,畫面就跑出來那邊就很新穎。
有時一邊說事情一邊帶畫面,真的省掉很多要說的事。
而戲中關鍵的就是一張張的照片了,這些應該都是重設現場,只為拍出那些照片,
出現在電影中的一、兩個畫面。
看得出來用心程度很高,別於把以往的事重新拍一次這種手法,更有不拖泥帶水的表現!
而他拍出來的就是有著小說靈魂,但有他個人風格的電影。
像是書中原本沒有這麼多,會讓人會心一笑的場景或對話。
小說帶有的則是懸疑感很重、緊張的氣氛。
但這或許也是缺點之一:懸疑感不夠重。
兇手也相對太好找了一點,比較之下,小說真的是抽絲剝繭到讓人有點煩的地步。
小說真的有找了一年之久的感覺,而且還有許多挫折在,沒有電影這麼順利~
而那段凌虐布隆維斯特的時候也太短了,方式也有點不同,莎蘭德要去救他,也讓人覺得有點失味。
在小說中是很緊張,而布隆維斯特被打到快半死,她才剛好出現,那段看了大快人心!!
可能是時間真的不夠拍這麼多,但完成度還是很高,只有前、後像快速翻書一樣的趕,但速度合理!
總之就是很期待第二集啊~~~~~小說還沒翻開~~~~~
(你說什麼!怒!)
放個預告片:
預告整個很懸疑阿~~~
編劇是《辛德勤的名單》的編劇!!!難怪這麼強~~~
最後:
1.可能還有什麼沒說到的,沒有看完馬上打,真的會忘很多啊~~~~
2.疑問:莎蘭德不是很討厭警察嗎?為什麼其中找線索時會去警局,不是應該駭進去嗎?還是我記錯了?
3.因為電影的影響,而推出一系列的服飾,看起來真的要流行了嗎?(按我)
4.我打這麼久,你不回應至少按個讚吧!
留言列表